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

掌握心靈魔術:影響孩子的三個技巧《心控》

 


原本,我對心控這一詞,有點反感。但是當我讀到,作者在學會讀心術,開始操控印象,影響對方的思考模式後。他的部下,開始產生想學習、想追求結果的心情,反而變得自動自發。這點,好吸引我!很想要學會這項技巧,用它來影響孩子。

心控的作者是,日本第一「讀心師」~大久保雅士。很難想像,作者原本是個,有社交恐懼、極度缺乏自信的人。或許是因為久病成良醫,深受其苦,所以反而成功地,學會並精通了讀心術。

書本的一開頭,有四個提問。在回答問題之前,作者說,他已經知道我們的答案了!按照順序回答問題,答到第四題時,我的答案,居然跟作者所預計的,一模模一樣樣!(大驚!)

這是在變魔術嗎?怎麼可能?再繼續讀下去,才知道,原來作者在提問的時候,就已經做了稹密的設計。原來讀心術,就是心靈魔術啊!

以下分享,我在書中找到,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三個作法:

一、把四個否定詞換成共鳴詞


「每個人都有渴望他人認同的欲求,讓對方產生共鳴就是最大的認同。」

做法就是,把四個否定詞, 替換成正向的共鳴詞。

🌧️可是(否定)  換成☀️原來如此(肯定)
🌧️就說(斷定)換成☀️對呀(客觀)
🌧️因為(藉口)換成☀️你說得對(順從)
🌧️反正(放棄)換成☀️真的耶(新發現)

當說出口的語言,變得正向後,彼此的思維,也會變得積極。對方才能,聽得進自己想要說的話。這讓我聯想到,英國行為學家 波特,所說的一段話。

「當遭受批評時,下屬往往只記住開頭的一些話,其餘就不聽了,因為他們在忙於思索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。」

簡單說,就是不要批評,因為批評會導致對抗情緒。這點,用在孩子身上也是一樣。開頭批評或否定,後面說的話,孩子們都聽不進去了!等於是無效的溝通。

二、用壓低期待值的方式,取得超乎意料的好印象


「我們該做的,不是重視結果,而是從起點就要留意,平常就要避免提高對方的期待值。」

每次去好市多買整個披薩時,店員都會說,需要等10分鐘,可以嗎?當我結帳完後,我就會用手錶設定10分鐘的計時,然後在窗口等待。

如果在等待不到10分鐘前,我就拿到Pizza的話,我就會感覺很開心!因為感覺少等了好幾分鐘。原來,這就是好市多,讓客人留下好印象的方法啊!

對孩子也是一樣,一開始,先不要給他們太高的期望,之後再給她們高於期望的好處,他們就會感覺很開心!

相反地,若是一開始就把期望值拉到最滿,那麼後來,失望的機率,相對會提高。這有點像是,朝三暮四的概念。

三、引導對方說出「對呀」的巧妙會話術


「利用對方說過的話,引導他說出『對呀』兩字,讓對方誤以為,你站在他那一邊。」

人們總是希望,自己的事自己做主。在已經下決定要做某事時,若聽到別人,對自己下那件事的指令,反而會產生抗拒的心理,馬上失去幹勁,變得不想去做。

為了避免這一點,就需要用到,讓對方心情好轉的說服三步驟~包容、共感、認同

假設孩子還沒寫完功課,卻很想要玩時,我們可以這麼做。

1.詢問對方的心情(包容)

詢問孩子:「發生什麼事了嗎?」

2.對對方的情緒感同身受(共感)

回答孩子:「我懂你的心情。」

「你很想要玩,但是功課還沒寫完,所以覺得有點難過,對嗎?」

3.將對方的願望說出口(認同)

當孩子說出「對啊!」時,表達出認同。接著再回答:「原來如此,那我們來想想,怎麼樣能快點把功課寫完吧?」

如此一來,就可以降低彼此的內耗,加快完成任務的速度。

///

人說: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!要想學會讀心術,最重要的能力是「觀察他人的敏銳度」。《心控》並不是要控制對方的心,而是一種「順著毛摸」的溝通術!

#塔妮雅閱讀
#2024年第32本

本文第一次刊登於 讀墨 閱讀最前線

《心控》博客來購書連結:https://shoppingfun.co/3BkWJ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擺脫社恐,消弭知道和做到間的距離,參加 哲維【影響力社交術工作坊】的三大收穫!

  你是社恐嗎?害怕在公開場合,與人對話嗎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 哲維 的【 影響力社交術工作坊 】,非常適合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