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筆記的方法》的作者們認為,「做筆記,是為了增援未來的自己」。也就是,當未來的自己遇到困難時,能借助過往筆記中的某個想法、線索或依據,解決當下的問題。閱讀這本書,能讓你學會,如何有效做筆記!
《筆記的方法》作者有兩位,分別是劉少楠和劉白光。他們曾經聯手打造二手書漂流網站「擺擺書架」,後來一起創業,推出了兩款筆記工具——fomo 浮墨(卡片筆記)、幕布(大綱筆記),以及付費專欄工具「小報童」。
這本書,是他們在服務用戶的過程中,發現並試圖解決做筆記的問題,然後根據這些問題,發展出一套,結合「卡片盒筆記」思路的實戰筆記法。
你可能會有疑問,我們並沒有使用作者開發的筆記工具,讀這本書,有用嗎?答案是肯定的!因為,做筆記的底層概念是相通的,並不限於使用的工具。
以下,與大家分享,書中我最有感的三個做筆記的核心概念:
❤️用自己的話做筆記
「存入記憶越容易,提取出來越困難;反之,如果你存入得有些吃力,知識提取會更方便。」
作者認為,做筆記是為了,讓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,能夠提取並應用。要能發揮這樣的功效,我們在做筆記的當下,就要對資訊進行「預處理」。
預處理需要使用三個關鍵方法:用自己的話做筆記、用標籤為筆記分類、以及透過回顧持續刺激。其中,我感到最為受用的,就屬用自己的話做筆記。
還記得以前學生時期,自己做筆記的方法,就是一字不漏、完全照抄的「知識搬運工」模式。筆記看起來密密麻麻的,好像很認真,但實際上,書本裡的知識,並沒有進入腦袋!
經過學習後發現,用自己的話做筆記,表示經過思考,大腦的印象,才會更加深刻。也因此,決定開始寫讀書筆記。
關於自己做筆記這個方法,作者給了六個建議:
1.開始吧,記錄你自己的想法
什麼時候要記錄想法呢?就是讓你感到觸動的時刻,比如當你感到「這個靈感太棒了」、「這個資訊很有用」或「這種感覺真美好」時。
對啊!像是我在開始寫《3分鐘未來日記》時,書寫的當下,一種美好的感受油然而生,於是,我就把這些感覺記錄下來!
2.記錄有啟發的內容
所謂有啟發的內容,就是讓你覺得「原來還能這麼想」、「原來還能這麼做」的資訊。就是那些,你從沒想過,從不同角度切入,或看待事情的特殊觀點。
比如:《別把你的錢留到死》這本書中,提到的「記憶股息」概念,是我從沒聽過的。感覺很新奇又很有啟發,所以把它記錄下來!
3.記錄反直覺的資訊
記錄反直覺的資訊,是「有啟發」的極端情況。
正如作者提到蒙格說的一句話:「反過來想,總是反過來想。」因此,他們研發的筆記App,並不著重在提供更多的功能,反而逆向思考,盡量簡化、樸素,讓剛開始學習紀錄的人,能更容易上手,闖出另一條路。
4.記錄讓自己情緒波動的事情
記錄情緒,比較側重於,捕捉個人的內在體驗。記錄情緒,可以幫助我們促進對自我的理解、幫助保持情緒健康,還能增強決策能力。記錄情緒時,要誠實面對內心,還要記錄情緒發生的環境,事後才能找到改善的方向。
情緒會影響身體,更會影響精力和能量。因此,做好情緒記錄和管理,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!
5.記錄自己的實戰經驗
若想要靠自己寫下的筆記,解決現實問題,進而影響現實世界的話,就必須要記錄自己的實戰經驗。
實戰經驗為什麼重要?因為「世界上最遠的距離,是知與行的距離」。記錄下來的實戰經驗,可讓原本看不見的成長,變得可視化,進而得以複盤、優化!
6.精煉核心內容
在寫讀書心得時,我們要做的,不是將書中所有精彩內容,全部記錄下來。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,選擇並精煉要記錄的核心內容。
精煉筆記的基本前提是,自己回看時能讀得懂,最終目的是,筆記能為自己所用!
❤️化被動為主動,獲取優質資訊
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,各式各樣的資訊無處不有。然而,我們的腦容量有限,必須要嚴格挑選,自己真正需要的資訊。千萬要避免「資訊成癮」,忽略了資訊的品質,讓自己落入「資訊繭房」之中。
那麼,我們如何能獲取優質資訊呢?作者在書中,提供了三項具體建議:
1.做減法,削減你的訊息源
資訊無限,但注意力有限,我們所要做的,不是獲取更多的資訊,而是避免過載。目的是,減少不必要的打擾,才能讓自己更加專注於,有價值的資訊。
關鍵是由自己的視角出發,也就是以「資訊是否有助於你的思考或行動」為標準,來篩選資訊源。比如:削減利用你情緒的、讓自己過於舒適的,以及缺乏事實的資訊源。
2.做加法,增加書本之外的優質訊息源
我們在讀萬卷書後,也要行萬里路。畢竟,閱讀是為了改善生活,落實行動。閱讀雖好,但書本有兩個缺點,第一個是不夠即時,第二個是內容大多是理論。此外,還有些東西,是書本上沒有寫的。
那麼,書本以外的優質資訊源,有哪些呢?作者認為,主動請教他人、聽實踐者言,可以讓我們了解更多細節,以及可以避開哪些坑。此外,自己親身去實踐,也能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。
3.做乘法,用多重視角看待資訊
不同的人,在拿到相同的優質資訊時,獲取的資訊量也會不同。為什麼呢?因為,有的人用單一視角看待資訊,有的人是用多重視角看待資訊。而以多重視角看待資訊的人,就如同用乘法,讓自己從中獲取更多的價值。
而以多元視角,看待資訊的練習方法有:向下看的「考察具體概念」、向上看的「尋找可遷移的範式」,以及向四周看的「順藤摸瓜」。
❤️以我為主,持續不斷
做筆記要以自己為主,因為,看著別人的地圖,是抵達不了自己目標的!
因此,首先要搞清楚的是這些問題:「你是誰?」、「你要做什麼?」、「你要累積什麼樣的知識?」、「你能不能持續累積下去?」。從問題出發,再開始進行學習。
不要世上沒有龍可以殺,卻去學屠龍之術;更不要身為乞丐,卻要求自己成為長期主義者。在我們向外求之前,得要先向自己提問。正如斯多噶學派的先賢塞卡內,曾經說過的一段話:「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要駛入哪個港口,那麼,哪個方向的風,都不是順風。」
學習時,只有以自己為主,才能達到知行合一,高效學習。當然,過程必須持續不間斷,才能產生複利效果!
💕寫在最後
《筆記的方法》這本書,光是看附錄的心智圖,就知道它不但結構嚴謹,而且含金量滿滿,實用性極高!
對我而言,最大的啟發就是,讓看到了自己的盲點。發現自己雖然忙於學習和實踐,卻鮮少在紀錄、回顧和覆盤等步驟上,加以著墨。總是想要知曉更多知識,卻忽略了,自己的經驗、感受和需求,才是最重要的!
並不是所有的知識,都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累積、做筆記。畢竟,知識本身沒有價值,只有為自己所用,才有價值!
(本文有 贈書活動 ,詳見 塔妮雅的異想世界 粉絲頁)
#塔妮雅閱讀
#2024年第3本
@時報出版
《筆記的方法》博客來購書連結:https://shoppingfun.co/3IkGt
塔妮雅的閱讀沙龍:https://vocus.cc/salon/tanja_read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