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

一年讀七百本書還寫書評!《快速抓重點,過目不忘的閱讀術》

 

一年讀700本書,還要寫下書評!你覺得,這有可能嗎?但印南敦史卻做到了!

印南敦史,是日本知名作家,也是一年讀700本書的專業書評家。一年700本,平均下來一天要讀兩本!而《快速抓重點,過目不忘的閱讀術》這本書,就是讓他從「5分鐘讀一頁」,變身成「年讀700本」閱讀高手的秘笈!

其實我的閱讀速度也挺慢的,很多書籍,幾乎也都是從第一個字,讀到最後一個字,才會感到安心。這應該就是,作者書中所說的「熟讀魔咒」吧!

那麼,到底作者是怎麼做到的呢?真是令我好奇!

以下是我在書中,擷取出作者高效閱讀的三個核心概念:

❤️瀏覽式閱讀


作者推崇的讀書方法,不是「儲存式閱讀」,而是「瀏覽式閱讀」。所謂「瀏覽式閱讀」,指的是「讓書中的內容『流動』於自己體內,並從中找出核心價值的閱讀法」。

而要養成這種閱讀習慣,有三大步驟:

1.力行「每日、定時」閱讀


每日、定時執行,能讓事件習慣化,閱讀也不例外!要讓閱讀,成為像吃飯一樣的例行公事。最好,還能把閱讀的地點、場景和情境,給固定下來。

2.選書以「能快速閱讀的書籍」為主

「瀏覽式閱讀」並非適用於所有書籍,像是小說、散文、漫畫、繪本類的就無法。此外,有些翻譯書籍的內容,非常紮實,讀起來很吃力,也無法快速閱讀。

因此,作者推薦使用「九一法則」。也就是,在閱讀的書籍中,「可快速閱讀的書」,和「無需快速閱讀的書」,兩者之間的比例為九比一。這樣的安排,會讓閱讀變得更輕鬆。

3.總是閱讀「與昨天不同的書」

作者認為,一本書看太久,正如美味的食物,沒有在賞味期間內,食用完畢一樣,收穫的營養和美味程度,都會有所遞減。又像是以超慢的速度播放音樂,會導致我們無法辨識,到底整體曲目為何?

以上第一個步驟,自己目前算是已經有做到。第二個步驟,也許未來可以嘗試看看,但我覺得9:1的比例太高了,可以視情況調整。至於第三個步驟,我認為執行上,也是有所難度。但若調整成,不要同時看太多本書,一本書盡量不要看超過十天,可行性應該比較高一些。

❤️加快閱讀速度


想要在短時間內,讀更多書,一定要加速閱讀速度。作者認為,要想加快閱讀速度,有以下四個步驟:

1.仔細閱讀「前言•目次」

讀完前言後,我們就可以判定,一本書要讀得快還是慢。而讀目次的好處是,我們能從中判別書籍架構,以及需要精讀的部分。

2. 只閱讀開頭和末尾五句


這個方法適用於,不確定該不該省略不看的單元。但若是發現,這樣的閱讀方式,會讓前後無法連貫,或是感覺,這部分很重要時,還是得回去閱讀中段的部分。

3.確定關鍵重點再閱讀


使用「關鍵字搜尋閱讀法」,一邊瀏覽,一邊搜尋關鍵字。目的是,只讓渴望獲得的資訊,進入自己的視野。

4.以兩種以上的閱讀節奏進行閱讀

閱讀時,可以邊讀邊調整速度緩急,掌握最舒適的閱讀節奏。就像開車一樣,時速快慢隨心調整,這樣才能快速達到目的地!

❤️作者對閱讀的看法


作者對閱讀的看法,非常的與眾不同!他把閱讀用聽音樂、尋寶和呼吸來做比喻。

1.閱讀像是聽音樂


作者認為,閱讀就該像在聽音樂一樣,感覺應該是很放鬆的。就如同讓音符,從自己的內心,川流而過那樣。而且過程中,應該沒有人,會打算要「熟記」音樂。

2.閱讀像是尋寶


作者認為,閱讀像是尋寶。閱讀一本書,就是為了邂逅1%的那一句話。這樣的閱讀法,會讓人感覺自己是在探險,而不是會覺得閱讀是件苦差事。

3.閱讀像是呼吸


作者又認為,閱讀又像是呼吸。不能只顧著吸氣,而沒有吐氣。這裡所指的吸氣,就是輸入,而吐氣,就是輸出。因此,當你找到書中的那句話時,一定要記得,將自己感動的理由,儲存下來。因為日後,你可能光憑這些感想,就能喚回整本書的記憶。

在作者如此獨特的閱讀觀念中,我們不難發現,閱讀的真正樂趣,在於它的過程,而非單純的結果。無論是音樂的韻律、尋寶的探索,還是呼吸的節奏,閱讀都應該,是種享受與反思的體驗。

💕寫在最後


以印南敦史的角度來看,閱讀不僅僅是單一的行為,更是一種生活的藝術。

作者的閱讀策略,提醒著我們,閱讀的方式,可以是多樣化的。這樣的作法,可以讓我們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,並保持輕鬆與愉悅。

更重要的是,讓閱讀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。像音樂、尋寶和呼吸一樣,享受那份流動的愉悅,找到屬於自己的,那1%的珍貴瞬間。如此一來,相信一定能夠開啟,更多的閱讀之旅!

#塔妮雅閱讀
#2025年第73本
@商周出版

本文第一次刊登於 Readmoo閱讀最前線

快速抓重點,過目不忘的閱讀術》博客來購書連結:https://pinkrose.info/3M_Nl

塔妮雅的閱讀沙龍:https://vocus.cc/salon/tanja_read

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

《聊齋志異》裡,竟然藏著理財祕密?《富必有方》

 

我們總以為,理財是一門冰冷的學問,要看數據、研究趨勢、計算投資報酬率。但你能想像嗎?古典文學裡的鬼故事,竟然也能成為現代理財的指南?

林峰丕醫師的新書《富必有方:聊齋志異裡的商業思考》,正是這樣一本跨界的作品。他把《聊齋志異》中的故事,轉化為理財與人生的智慧。

對我而言,這本書的最大魅力,不僅止於讓「古典」與「財商」產生奇妙交融,更在於提醒我們:財富不只是金錢的累積,更是一場關乎抉擇與格局的長遠布局。

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

學校沒教的必修課:孩子的口語表達與自信養成《讓孩子說出自信力》

 

一直覺得,自己不是個擅長說話的人,因此,特別希望孩子們,能在這方面表現得比我好。

於是,每次在她們閱讀後,我都會要求她們,把內容大意說給我聽。每天放學後,也會問問她們,當天發生了什麼事?這麼做的目的,其實,就是想幫助她們練習口語表達。

起初,我只是單純想讓孩子們,多一點機會開口,卻沒想到在讀了林依柔老師的《讓孩子說出自信力》後,才驚喜地發現——原來我做對了!

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

真閱讀可以讓你賺大錢!《月薪族的閱讀致富計劃》

 

巴菲特說:「最好的投資,就是投資自己。而我對自己的投資中,沒有比閱讀更好的投資了。」

為什麼有錢人這麼忙,還要親自花時間閱讀?因為,「閱讀」是富人之所以,能成為富人的秘訣。根據眾多調查顯示,收入越高的富人,花在購書費和閱讀的時間,也較一般人高!

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

為什麼你總被人利用?可能不是你「太好心」!《有些關係,再善良也不必留》



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——明明出於好意幫忙,最後卻換來失望、委屈,甚至被責怪?我曾以為自己很善良,也因為善良,所以特別會忍耐。可當一次次的忍耐結束後,留下的,只有被掏空的自己。

善良不等於忍耐,學會止損,才能留住對的人!

這句話像一顆石子,丟進我的心湖,久久漣漪不散。它出自《有些關係,再善良也不必留》這本書。

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

小小龍與大熊貓:一場關於幸福與勇氣的對話《在黑暗的日子裡,陪伴是最溫暖的曙光》

 

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候?

生活裡的重擔壓得人喘不過氣,心裡充滿了憂愁與孤單。但只要有人靜靜陪在身邊,哪怕不多說一句話,心卻慢慢安定下來。

《在黑暗的日子裡,陪伴是最溫暖的曙光》這本書,正是這樣一本能帶來心靈慰藉的繪本。

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

原來「在一起」不是依賴,而是同行!《在一起,更好》



在一起,更好》(Together Is Better)是一本文圖並茂的寓言繪本,講述三位朋友在冒險旅途中,面對選擇、挑戰與成長的故事。

讀起來像是一場溫暖的旅程,也像一面鏡子,映照出我們在職場、家庭、甚至人生不同階段,可能遇到的困境與分歧。

一年讀七百本書還寫書評!《快速抓重點,過目不忘的閱讀術》

  一年讀700本書,還要寫下書評!你覺得,這有可能嗎?但印南敦史卻做到了! 印南敦史,是日本知名作家,也是一年讀700本書的專業書評家。一年700本,平均下來一天要讀兩本!而《 快速抓重點,過目不忘的閱讀術 》這本書,就是讓他從「5分鐘讀一頁」,變身成「年讀700本」閱讀高手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