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

不用上心理諮商,也能療癒內在傷痕《你的隨身心理師》

 

每個人心中,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上的困擾吧!也許是憂慮、創傷,或是焦慮、壓力、自我批判等等。

但要踏出求助的那一步,除了得有時間、有經濟能力,還要克服內心的抗拒與不安。

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能接受心理諮商。或許,在那之前,你可以先讀讀最近由時報出版的這本書——《你的隨身心理師》。

這本書的作者安妮・齊默爾曼(Annie Zimmerman)是一位心理學博士,在 IG、TikTok 等社群平台擁有超過 40 萬名粉絲。

雖然她出身於心理師家庭,自己卻曾經罹患暴食症與憂鬱症,因此更能感同身受地陪伴那些尋求心理支持的人。書中除了分享患者的故事,也收錄了安妮自身的心路歷程。

在《你的隨身心理師》中,安妮概述了心理學與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,帶領讀者深入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。

她用平易近人的方式,將艱澀的心理學概念轉化為五個可實踐的步驟,幫助我們停止「快快好起來」的自我逼迫。

因為,當新的行為模式反覆練習,逐漸取代舊有的習慣時,改變就會自然發生。只有「慢慢來」,才能觸碰到我們內在的小孩。

以下是書中三個讓我最深有感觸的部分,想與你分享:

❤️ 不敢被討厭的孩子,長成了麻木的大人


覺察是改變的第一步,我們得先弄清楚自己正面臨什麼問題,才知道如何自救。」

書中提到一位名叫艾爾娃的患者。她的情感表達非常壓抑,彷彿把自己關進了一個玻璃箱中,讓人難以靠近。

深入談話後才發現,童年時的艾爾娃曾在庭院玩球時,因為吵到工作的父親,被大聲斥責。從那之後,她便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,認為只要表達感受,就會引來更多責罵。

這種行為逐漸變成了習慣,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波瀾不驚,實際上情緒早已被壓抑在潛意識中。長大後的艾爾娃,雖然不輕易生氣,卻對許多事情無動於衷。

這讓我聯想到,小學一年級時,我曾在課堂上發言說「水是甜的」,結果被老師和同學嘲笑。從那以後,我便深信:「公開說話會被羞辱。」這樣的信念,讓我在上台報告或當眾說話時總是焦慮萬分。

原來,兒時形成的限制性信念,會深植我們的潛意識,長大後依然影響深遠。

那個內在批評者,本來只是想保護我們不要再受傷,卻在長大後變成阻礙我們成長的枷鎖。

❤️ 界限被侵犯,就會感到焦慮


學會設限,溫柔地守護自己。」

凱莉是一位容易焦慮的患者。她形容自己就像沒有皮膚,所有的刺激都直接滲入體內,讓她無時無刻不處於緊繃狀態。

經過諮商後發現,凱莉的焦慮與她與母親之間的「界限模糊」關係有關。她的父親早逝,母親因此過度依附於她,將凱莉當作無話不談的朋友。

在這樣的關係中,凱莉幾乎沒有隱私。她不敢說出自己需要空間與距離,內心總覺得母親的快樂是她的責任。

作者指出,焦慮是一種「自我保護的機制」,提醒我們需要劃清界限、為自己爭取安全感。當凱莉學會設定界限、表達需求後,她感覺自己重新掌握了生活,也建立了內在的自信。

我自己也時常會出現焦慮症狀——呼吸急促、手心冒汗。回頭檢視,往往就是「界限模糊」所引起的。

書中也提供了一些舒緩焦慮的方式,如專注當下、深呼吸、傾訴、書寫感受、運動、反思等,對我來說非常實用。不過這些方法多為「治標」,要想「治本」,仍得深入探索自己的內心,正視那份被壓抑的感受。

❤️ 傷害過了,卻留下恐懼


心裡的傷,身體會記住。

你是否也曾因為一則訊息、一個聲音而感到莫名的不安與恐懼?其實,那是我們的身體在做出防禦反應。

我們長期壓抑負面情緒,沒有出口,這些情緒便積壓在身體與潛意識中,使得神經系統變得過度敏感,就像一個過於靈敏的火災警報器。

這些被壓抑的情緒,就像把濕掉的髒衣服塞進櫃子裡,時間一久會發霉、發臭,甚至滲透進我們的生活。

那該怎麼辦呢?

作者給出的答案是:「處理情緒。」在情況惡化前,把這些髒衣服拿出來,好好清洗,才能讓內心重回乾淨清爽的狀態。


💕寫在最後


還記得大學時期,我曾想輔修心理系,想更了解別人,也更理解自己。但基於實用考量,後來選擇了國貿。

直到讀完《你的隨身心理師》,才深深體會,原來心理師的工作就像偵探一樣,要在與當事人的對話中,抽絲剝繭,找出問題的根源。

而我們自己,也得學會成為內在世界的偵探,對情緒與反應保持好奇,追溯它們背後的脈絡。因為,唯有自己,才能真正發現並療癒那份藏在心底的痛。

如果你也想要更瞭解自己,就閱讀這本書,走進專屬於自己的療癒歷程吧!

(本文有 贈書活動 ,詳見 塔妮雅的異想世界 粉絲頁

#塔妮雅閱讀
#2025年第60本
@時報出版

《你的隨身心理師》博客來購書連結:https://ibanana.biz/3NbI9

塔妮雅的閱讀沙龍:https://vocus.cc/salon/tanja_read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給身心一份從容與餘裕《50歲後,隨心所欲的生活》

  《 50歲後,隨心所欲的生活 》是由日本建功寺住持、同時也是百萬暢銷書作家的 枡野俊明 所著。 他以簡單易懂的文字,娓娓道來如何在年過半百之後,過上真正自在、安然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