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覺得,自己不是個擅長說話的人,因此,特別希望孩子們, 能在這方面表現得比我好。
於是,每次在她們閱讀後, 我都會要求她們,把內容大意說給我聽。每天放學後, 也會問問她們,當天發生了什麼事?這麼做的目的,其實, 就是想幫助她們練習口語表達。
起初,我只是單純想讓孩子們,多一點機會開口, 卻沒想到在讀了林依柔老師的《讓孩子說出自信力》後, 才驚喜地發現——原來我做對了!
唯一的不足,是我過去的做法比較零散, 沒有一套有系統的訓練方式。而依柔老師的書, 正好提供了一個溫暖又明確的指導方針。 既然一樣需要花時間陪伴孩子,若能多一份結構化、 可操作的表達力練習手冊,當然更事半功倍囉!
依柔老師說過一句話:「表達力,就是孩子面對未來的底氣!」 我完全認同。因為一個人的表達能力,不只會影響到溝通, 還可能牽動人際關係,甚至影響到自信心。
而這本書的核心,就是七堂幫助孩子自信開口的溝通素養課。 尤其書封上寫著「符合108課綱核心素養」,更讓我眼睛一亮, 想要一探究竟裡頭有哪些寶藏。
❤️從「聽」開始,從「說」扎根
「真正影響一個孩子說話表現的,絕不只是語感或詞彙量,而是一整套綜合能力的整合發展。」
孩子的語言發展歷程,總是先「聽見」,再「模仿」,最後才到「 表達」。
換句話說,良好的輸入,才有機會輸出好表達。 而父母平時跟孩子說話時的態度、發音與用詞, 點點滴滴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。
這讓我猛然驚覺:原來我對孩子表達能力的影響, 比自己想像中還大!如果我自己不先學會「好好說話」, 那又怎麼能期待她們,能學到清晰有條理的表達呢?
其實不光是孩子,大人也需要好好說話。話沒說好, 不僅容易造成誤會,還會浪費彼此澄清的時間。若能用正向、 有溫度的語言與孩子互動,孩子自然會模仿, 進而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。
❤️說出自信力
「口語表達最大的障礙,不在語言技巧,而是內在的自信力。」
這段話真的很打動我。我們以為孩子要學的,是說話技巧, 但其實更重要的,是「表達的自信」。
想想我們自己, 是不是也曾經在上台前,心裡七上八下?擔心詞不達意、害怕出糗, 所以乾脆選擇沉默?
我曾以為,自信是天生的。但依柔老師告訴我們, 自信完全可以靠後天刻意練習來養成。
她認為:「真正的自信, 不是外在表現的光芒,而是對自我的接納與肯定。」 自信不是比較出來的,而是來自於認識自己、喜歡自己、肯定自己。
那父母可以怎麼幫孩子?書中提供了兩個簡單的步驟:
1.陪孩子「看見自己美好的地方」
2.練習說出來,讓自信被具象化
我想起前幾天和甜甜的對話。我跟她說:「 我覺得妳這個暑假進步很多!」我隨口舉了一個例子, 結果她自己馬上又補充了四個。看著她的眼神,我突然發現: 原來只要父母願意協助孩子看見優點, 他們的自信真的會自己長出來。
從那天開始,她變得更積極, 表現也更為正向。似乎我在不知不覺中,已經替她建立起自信了!
❤️漢堡架構法:讓說話更有層次
書中另一個實用的技巧,是「漢堡架構法」。 就像一個層次分明的漢堡,說話也能分為四個部分:
1.麵包(開場白):問候+引入主題,讓人願意聽下去。
2.肉(重點):講清楚想表達的核心,重點不超過三個。
3.菜與醬(解釋與舉例):補充細節、情緒和原因, 讓內容更有畫面和層次。
4.麵包(結尾):收尾總結, 可以採封閉式結尾,或是行動式結尾。
無論是日常溝通、上台簡報、甚至自我介紹, 都能用這個架構來讓表達更清晰。
💕寫在最後
總而言之,《讓孩子說出自信力》這本書,並不是冰冷的理論, 而是很貼心的「陪伴手冊。」
它能手把手的, 將訓練孩子說話的技巧和工具,交給家長。裡頭還有許多 QR Code,連結到更多影片、文字與聲音示範,讓我彷彿就在現場, 跟著依柔老師一起上課。
我想,能夠陪伴孩子一起打造「表達力+自信力」, 就是父母能送給他們,最溫柔、也最實用的禮物吧!
(本文有 贈書活動 ,詳見 塔妮雅的異想世界 粉絲頁)
#塔妮雅閱讀
#2025年第71本
@幸福文化
《讓孩子說出自信力》博客來購書連結:https://whitehippo.net/3Nv-m
塔妮雅的閱讀沙龍:https://vocus.cc/salon/tanja_read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