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,分手或失去一段關係後,最有用的療癒方法,是什麼嗎?心理學的答案是——重新建立連結。
當一段關係結束時,對前任的愛意往往揮之不去,讓人食不下嚥、夜不能眠。此時的我們,該怎麼辦?
諮商心理師海苔熊告訴我們:放不下,也沒關係。
受傷後,別急著逼自己「快點好起來」。有時候,越想強迫自己放下,反而更難放下;而當我們允許自己悲傷、允許情緒存在時,反而更有機會迎來轉折。
就讓《放不下,也沒關係》這本書,陪你一起看看內心深處的傷口,並溫柔地替自己貼上一張心理的 OK 繃吧!
📘 關於《放不下,也沒關係》這本書
作者海苔熊,是一位諮商心理師、心理學作家,也是《海苔熊的心理話》、《海苔熊甜甜圈》、《海苔熊x KP為你點歌》等Podcast 節目的主持人。
乍看之下,這本書像是寫給「在愛裡受傷的人」。但細讀後會發現,作者在每一封回信後,都附上溫暖又專業的心理學分析,幫助讀者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需求。
即使你目前沒有為情所困,這些心理學的洞見,也能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書中共有 30 個心理學 OK 繃,也許現在的你,正需要其中一個。
💔 分手之後,什麼最有用?
分手後的你,一定很痛苦,此時,該怎麼讓自己安然度過這段暴風期呢?
書中提到,一項心理學實驗邀請了 24 位剛分手或為情所苦的年輕人,讓他們嘗試三種做法,同時觀察腦波反應:
1.罵前任 —— 說出對方的缺點或讓人不快的習慣。
2.自我接納 ——對自己說:「雖然我們分手了,但我還是可以愛他啊,沒關係!」
3.分散注意力 ——刻意想與前任無關的事情,例如「今天晚餐要吃什麼?」
結果發現:罵前任雖能釋放情緒,但也會引發更多負面感受;自我接納的效果不明顯;
而分散注意力的效果最穩定,能有效改善心情。
這也解釋了,為什麼許多人分手後會選擇讓自己「忙起來」——專注工作、培養興趣、或認識新朋友。
這些行動,其實都是在訓練大腦不再過度關注前任,讓自己慢慢恢復平靜。
然而,這些方法只能暫時減輕痛苦,卻無法真正觸及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孤單。要徹底走出傷痛,關鍵在於——重新建立連結。
🌱 重新建立連結:讓生活再次流動
這裡的「連結」,不僅指與他人重新連結,也包含與自己重新連結。實際做法可以是:
1️⃣ 找一位能支持你、陪你走過低潮的朋友。
2️⃣ 透過心理學提供的方法「與自我對話」,理解內在的孤單與恐懼。
分手後的療癒,不是遺忘,而是讓自己重新與生命接軌。透過內在和外在的連結,我們才能逐漸走出自我孤島,讓生活重新流動起來。
我認為,「重新建立連結」的這個方法,不僅適用於「分手」,也適用於「死別」。當生命中某個重要的人離開,千萬不要讓自己,長久困在失落裡。而要讓那塊空下來的心靈空間,慢慢被新的溫暖與關係填滿。
💕 寫在最後
大學時期,我曾想修心理系為輔系。同學聽了後對我說:「那我以後不要靠妳太近,以免妳看透我在想什麼?」當時的我,還真的因此沒有選擇心理系為輔系。
直到讀完《放不下,也沒關係》這本書,我才明白,學心理學的意義,不是為了看透別人,而是為了更懂得理解與療癒自己。
你曾經在感情世界中受過傷,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嗎?或許,你只是少了一份,理解自己與關係的「使用說明書」。
畢竟,療癒的起點,不是忘記傷痛,而是勇敢地看見傷痛。當你願意傾聽自己的心,它也會慢慢回應你,帶你走向更溫柔、更完整的自己。
(本文有 贈書活動 ,詳見 塔妮雅的異想世界 粉絲頁)
#塔妮雅閱讀
#2025年第86本
@時報出版
《放不下,也沒關係》博客來購書連結:https://adcenter.conn.tw/3OQgr
塔妮雅的閱讀沙龍:https://vocus.cc/salon/tanja_read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